
中药材 清半夏16oz制半夏止咳平喘、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产品】清半夏 【产地】中国湖北 【规格】清制 【净重】4oz -16oz 【用量】小于10g 可内服外用 【不宜】“过量”、乌头类如川乌、草乌、附子等同用。 注:半夏性辛温、燥。上火者如“燥咳、热痰、燥痰”等,应配伍清热药(如黄连或黄芩等)一起使用。 中药材半夏是一味很好的燥湿化痰、止咳平喘药,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主分四种,有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 半夏性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生品及鲜品有小毒,故中药制品厂商与中医均使用经过炮制加工后的炮制品。制后可煎汁、炖汤等。 半夏辛散温燥,有毒而力较强,善祛脾胃痰湿。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抑制胃液分泌、促进胆汁分泌、抗肿瘤、抗心律失常、镇静催眠、降血脂、抑菌、抗炎、增强免疫、利尿等功效。 为治“痰湿、寒痰、呕吐”之要药。凡痰湿所致病证皆可,兼寒者最宜,兼热者当配苦寒之品。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等。外用能攻毒散结而消肿,可治瘿瘤痰核及痈肿等。 区别 生半夏:善于外用,攻毒散结消肿力更强。 清半夏:生半夏加白矾炮制而成,燥湿化痰更强。 姜半夏:生半夏加白矾与姜汁炮制而成,温中化痰、降逆止呕力更强。 法半夏:生半夏加石灰水与甘草炮制而成,温化寒痰、调和脾胃力更强。 治痰湿阻肺之咳嗽声重,痰白质稀者,常与陈皮、茯苓同用,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功。 治寒饮咳喘,痰多清稀,夹有泡沫,形寒背冷,常与温肺化饮之细辛、干姜等同用。 治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甚则呕吐痰涎,痰厥头痛, 可配天麻、白术以化痰息风,健脾除湿。 治胃气虚呕吐:应配伍人参 治胃热呕吐:应配伍黄莲 治胃阴虚呕吐:应配伍麦冬、石斛 小贴士 二陈汤 最早出自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台湾中医鬼才倪老师也称赞此方为经典。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等。 方剂:“半夏15克、橘红15克(现代改用陈皮)、茯苓9克、炙甘草5克,清洗后加入清水约4碗、生姜7片、乌梅1枚”。先浸泡约30分钟煎至半去渣,每天一剂,分2次温服。 禁忌:无痰饮征象不宜;痰热壅肺证、阴虚燥热证的痰中带血者不宜使用。 半夏天麻白术汤(止咳化痰,祛风湿) 瘦肉100g,制半夏9g,天麻、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