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司法認知:由起訴到審訊的香港法律101 by 法庭線

公民司法認知:由起訴到審訊的香港法律101 by 法庭線

$30.99

為何有些證據可以呈堂,有些卻不會考慮?明明是公開聆訊,有些內容卻不能公開?「死因研訊」到底有何意義?法庭理應秉行公義,理想與現實有甚麼落差?香港法庭絕大部分聆訊開放,讓司法程序公開於人前。但對於沒受過法律訓練的公眾,法律有時很複雜。《法庭線》藉成立兩周年推出本書,嘗試從讀者關注角度,探討香港刑事審訊的程序、概念和原則,以及法律制度,輔以近年案例及新聞人物訪問,側面記錄因各種原因被牽扯進入法庭的人,與他們的故事。「法律101」為《法庭線》欄目,定期刊出介紹香港刑事審訊程序、法律制度文章。本書輯錄兩年來刊出的逾30篇文章,按主題排列整理,並加入最新案例重新編訂。本書有咩特別?※ 《法庭線》首本法律知識普及書※ 匯集逾30篇法律101文章,按主題重新編訂※ 超過50宗近年案例,闡述在香港法庭實踐的法律制度和原則※ 貓貓插畫陪伴讀者閱讀嚴肅題目※ 公眾關注案件的現場採訪照片※ 3專訪記錄與法庭相關的人和事書名有咩意思?書名「公民司法認知」,靈感來自法律原則「司法認知」(judicial notice)。在法庭上,這概念意指一些眾人皆知、普遍不受爭議、毋須證據下可確立的事情。法官審案可運用「司法認知」,將一些事實納入推論。同樣地,大眾對香港司法制度、法律原則,也可以培養基本理解和認知,看懂在繁複程序背後,法律是如何實踐。有咩人推薦?陳文敏(港大法律學院客席教授):「一本不可多得的著作,令我們對香港的刑事制度有更深刻的認識。」劉進圖(資深傳媒人):「值得所有入職傳媒行業跑法庭線的記者,以及工作上可能涉及了解法庭運作的人士,人手一本。」李立峯(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可能比一般法律學教科書更貼近市民在法庭新聞中可能會遇上的東西。」受咩刺激踩過出版界?(好得閒嗎?)我們剛在5月完成兩年營運,面對訂閱收入明顯下跌的境況,今次希望以新方式接觸新的讀者群,讓更多人認識《法庭線》,努力爭取訂閱以外的收入渠道,開拓生存空間。這書引用的案件,大多是我們兩年來的採訪成果。在法庭案件日益重要的時代,我們想推動法律知識普及,讓讀者更易理解有時頗為複雜的法庭新聞報道。

Show More Show 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