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司武的都得死 - 2024第17屆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
「2024第17屆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得主 **香港書展「科幻與推理」主題作家 譚劍首部長篇推理力作** 必須殺光整支罕見姓氏的理由? 查案、復仇、大家族內的廝殺與鬥爭, 直指傳統儒家宗族制度、時代脈絡的推理小說。 ★收錄剖析式專文後記〈丁權、性、不可深究的祕密〉 ★文善|推理作家、冬陽|推理評論人——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所有司武家的人都得死,這是客戶的要求。」 就算再冷僻的姓,一千多年來,人數不會少到哪裡去,你怎能殺光?這次的order未免太強人所難。 「這個『所有』是多少人?」 「司武這個姓氏出自大嶼山西嶼一個圍村,人丁單薄,子孫不多,就算加上外嫁女成員的家人,現在全世界加起來只有五十多個,從四歲到七十八歲。」 「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話,這個行動的規模——」 「司武家每三年舉辦一次家祭,到時所有海外家族成員都會回來香港⋯⋯」 罵人全家死光的髒話很多人都說過,但沒多少人會提出這種要求。 不過,在他們這個行業,只要客人付得起令人滿意的費用,就沒有不合理的要求⋯⋯ 故事中每個人都有殺害其他親人的理由,即使主角自己也不例外⋯⋯家宴過後,僅餘的少數生還者,誰是凶手? 圍繞香港特有的「丁權制度」,推理作家譚劍藉由一起大家族的謀殺案,排布了一精彩絕倫的推理故事。查案、復仇、大家族內的廝殺與鬥爭,立體豐盈的角色形象,充滿戲劇張力的情節,《姓司武的都得死》既是對傳統儒家宗族中「家」這一概念的詰問,也是鬥智燒腦、反轉不斷,直指香港社會體制與時代脈絡的查案之旅。 . 目錄 序章 第一部 第一章/宴會前兩星期 第二章/宴會前一星期 第三章/宴會當日 第四章/宴會次日 第五章/宴會兩日後 第六章/宴會五日後 第七章/宴會六日後 第八章/宴會一星期後 第九章/宴會兩星期後 第二部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後記/丁權、性、不可深究的祕密 . 序章 阿東不喜歡在墳場裡談生意。從踏進墳場開始,他腳底便生疙瘩。雖然這裡非常僻靜,但四周的墓碑如鋸齒起伏,似乎都在警戒,他們這行不能粗心大意也不容失手,否則,你不是被人做掉,就要送自己上路。 這裡是跑馬地墳場,建於十九世紀,為香港開埠早期成立的墳場之一,安葬涵蓋本港自開埠以來的各式人等。 開闢殖民地的歐洲士兵的墓碑殘缺不堪。 傳教士的墓碑頂上有十字架。 明治時代的日本商人和娼妓的墓群裡種了一株株半枯萎的櫻花。 清末革命分子的碑上不刻名字。 華人富商和議員的墓碑設計講究。 二戰時抵抗日軍的英軍墓上有頌讚英勇的銘文。 墓園其他住客還有抗英愛國分子、電視和電影的導演和演員,及其他社會精英。 這些曾經在殖民地時代登台的人,如今長埋黃土。不管生前擁有哪個身分,但死後只分成兩種:有人拜祭和被人遺忘。 阿東每次去的園區都屬於後者,裡面的墓碑都爬滿青苔長滿雜草,沒人打理,功能就只剩下證明逝者曾經存活於世。 阿東打從心底認為,被人遺忘不盡是壞事,他們這行被記著才是他媽的大麻煩。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九月下午,墓園裡沒有一點風,悶熱得能把人蒸乾到只剩下骨頭。 他的視線範圍裡除了兩個在樹下乘涼抽煙的清潔工外,就只有頂著陽光向他走來的中介董小姐,跟幾千座墓碑和幾千個鬼魂。即使它們聽到交易內容,也無法道出半點風聲。 董小姐年過四十,永遠白衣黑褲,臉容雖然永遠保持肅穆,老實說他覺得她風韻猶存,也是他喜歡的類型。 和他空手而來不一樣,她每次來都手持菊花,分贈到不同墓碑。 他懷疑董小姐的先人葬在這裡,但從來不過問。如果她要說,就會主動提出,所以他們之間的談話只圍繞生意,連問候對方的閒聊也沒有。 他喜歡這種冷漠和抽離帶給他的心境平和,沒有多餘的感情羈絆,否則他和董小姐就算沒糾纏不清,而只是對她單方面的愛慕,也難免會影響和她的合作,影響對她的判斷。 和這種長得出眾但背景複雜的女人走在一起,他很有可能無福消受,不得善終。 他靜靜看著她。她分完手上的花後才開口直入正題。 「所有司武家的人都得死,這是客戶的要求。」 阿東沒聽過司武這個姓氏,但對百家姓有點常識。 很多姓氏都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古人的姓和氏分屬兩樣不同的概念。姓從母,是母系社會的產物,所以姬、姒、媯、姚、姜和嬴等上古姓氏都是女字部或有女字。氏從父。後來姓氏才合併,有些是地方名(趙、周),或立功獲皇帝賜姓(李、趙、朱),或姓名取自官職(史、司馬),或因逃避追殺而改變(由譚變覃)。 就算再冷僻的姓,一千多年來,人數不會少到哪裡去,你怎能殺光? 這次的order未免太強人所難了。 阿東沒有把想法表現出來,否則只會顯得自己無能。 「這個『所有』是多少人?」 「司武這個姓氏出自大嶼山西嶼一個圍村,人丁單薄,子孫不多,就算加上外嫁女成員的家人,現在全世界加起來只有五十多個成員,從四歲到七十八歲。」 這人數還比較像樣。 「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話,這個行動的規模——」 「司武家每三年舉辦一次家祭,到時所有海外家族成員都會回來香港。不過,因為疫情,家祭同春秋二祭都停辦了兩年,只要政府取消入境隔離政策,下次家祭就會在一個月內舉辦。」 「家祭表示有宴會,對嗎?」 「沒錯,我到時會給你指示。」 「那些外嫁女成員的後人並不是姓司武,須要幹掉嗎?」 「當然,女成員的孩子也有司武家的基因。」 「冚家剷」這句罵人全家死光的髒話他常掛嘴邊,但從沒想過有人會提出這種要求。 不過,在他們這個行業,只要客人付得起令人滿意的費用,就沒有不合理的要求。 墳場外有車突然響起刺耳警號,引起幾十隻鳥同時從樹上飛起,繞樹鳴叫,像暗示這次行動一定驚天動地。 他不是YouTuber,不須要刷流量,愈低調才愈安全,所以希望除了圓滿成功,也可以全身而退。 文學小說 Literary Fiction 懸疑/推理小說 Suspense/Mystery Novels 華文懸疑/推理小說Chinese suspense/mystery novels 香港文庫 Hong Kong Library 繁體中文 Traditional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