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我們無法成為理想中的大人?——香港青年面貌報告書 (突破出版社)
即使沒被要求名列前茅,仍覺得自己不夠好,連休息也感到內疚; 與朋友三五成羣,但情緒受困擾時,往往獨自承受; 為生涯做過不少規劃,學歷愈來愈高,投入職場後卻愈見迷惘; 生活質素理想,仍然對這地方不抱希望…… 這些也是你曾看過的香港青年面貌嗎? 這一代青年人在成長階段中, 看似比以前的世代享有更多機會,更多資源, 為何仍然無法成為理想中的大人? 在這些想不通的矛盾之間,在更多未掌握的青年處境中間, 應該如何較具體地理解這一代青年人? 以「互為彼此的人觀」作為視角, 彙集與梳理近年不同機構所做的青年研究調查以及政府統計數據, 勾勒這一代香港青年人的面貌,以及他們其所面對的挑戰; 也思考如何透過不同的實踐,回應這一代人的需要。 當世界愈見變幻無常,當人心愈見焦慮不安, 這個時代交給我們的功課,就是學習如何在一起, 建立一個互為彼此的社羣。 . 目錄: 推薦語 序 讓青年人成為理想中的大人|萬樂人 作者序 亞公角山上的啟發|彭正雄 我們知道自己不知道|陳碧凌 導言|戴上一副新的濾鏡,重新解讀青年 第一章|大人形成中 第一節 誰讓「自我」暗中設了限? 第二節 為何連休息都要內疚? 第三節 在關係中我能否做返自己? 第四節 如果只有我頂住全世界 第二章|世界好難 第一節 備受擠壓的 Adult-to-be 第二節 肩膀沉重的自立之路 第三節 生涯規劃後的窘局 第四節 「超穩定人生」的瓦解 第三章|羣體中的代際張力 第一節 你認為香港還有希望嗎? 第二節 我屬於這裏,但這裏我有分嗎? 第三節 世代之間能不再以「廢」相待嗎? 第四章|互為彼此的大人 第一節 重新理解「我」的構成 第二節 以共享克服競爭焦慮 第三節 由分享到共同學習 第四節 敢於冒險的共同持分 第五節 在羣體中完全自我 結語|我們能成為「理想中的大人」嗎? 附錄|青年面貌基本包 第一節 人口特徵 第二節 身心健康 第三節 前路探索 第四節 生活態度 第五節 網絡生活 . 社會學 / 青年研究(Sociology / Youth Studies) – 透過研究數據、調查報告和社會分析,探討香港年輕人的心理狀態、成長經歷及社會處境。 心理勵志(Psychology / Self-Help) – 涉及個人成長、情緒健康、世代壓力,以及如何透過建立互相支持的群體來提升自我認同與幸福感。 文化與時事評論(Cultural & Social Commentary) – 針對香港社會現況與世代矛盾,剖析年輕人的生涯迷惘、歸屬感問題,並探討未來的可能性與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