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的共同體:2019香港反送中運動 by 馬嶽, 柳廣成

反抗的共同體:2019香港反送中運動 by 馬嶽, 柳廣成

$30.00
{{option.name}}: {{selected_options[option.position]}}
{{value_obj.value}}

  多年來我們都在找一些獨有的東西來定義香港,這個夏天我們找到了。   2019年,香港人以一個夏天推進了一個時代。香港人團結起來守護瀕危的我城,用自己的方法把香港放在世界的版圖上,運動發展到某階段香港人有一種自豪感,覺得香港人真是了不起,重新定義了香港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不是舊獅子山精神那種「自力更生」、「東方之珠」、「經濟城市」,而是新獅子山精神的「拆一掛十」,以強大的勇氣和韌性,在專制的銳實力最前線,頑抗。   2019年夏天的運動,從來就是個身份運動。「反送中」始終是在強調香港和內地(中國)的最大不同:人權和法治的保障,以及免於恐懼的自由。不同的群體在沒有大台但面對強大暴力的情况下,各自戮力去想自己可以為香港做什麼。這種身份認同,不能由某個政權強加,未必有偉大的藍圖,卻是由在其中的香港人一點一點實踐出來的。   《反抗的共同體》詳述從雨傘運動到反送中運動的源起、過程與影響,擴及中共政權的因應、國際之間的角力(包括台灣),最終試圖逼近反抗運動如何形塑這一代香港人的身份認同,進而長出一個命運共同體。 名人推薦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尋租中國》作者、《吊燈裡的巨蟒》主編  何明修,台大社會系教授,《為什麼要佔領街頭?》作者  張鐵志,Verse雜誌總編輯,《燃燒的年代》作者 . 目錄 推薦序:美中對抗下的香港抵抗運動(吳介民) 推薦序:從不可能到不可避免的劇變(何明修) 推薦序:「我何嘗又唔係好撚鍾意香港」(張鐵志)   作者序   第一章  從雨傘運動到反送中運動 1.1  雨傘運動的影響 1.2  從二〇一五到二〇一九:自治和自由的倒退 1.3  旺角事件、DQ 及政治審訊 1.4  小結   第二章    百萬人上街之前 2.1  背景 2.2  各界團體意見、方案和回應 2.3  議會戰線 2.4  聯署運動 2.5  北京的介入 2.6  小結   第三章    三百零三萬又一個人的八天 3.1  六月九日的遊行 3.2  六月十二日 3.3  過渡期 3.4  六月十五日的兩件事情 3.5  三百零三萬又一個人的八天   第四章    無大台 兄弟爬山 不割席 Be Water 4.1  無大台 4.2  兄弟爬山 不篤灰 不割席 4.3  Be Water 4.4  小結   第五章 和理非與勇武的螺旋 5.1  策略辯論之源 5.2

Show More Show 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