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囚徒與2個香港人的越獄 by Liao Yiwu, 廖亦武

18個囚徒與2個香港人的越獄 by Liao Yiwu, 廖亦武

$25.99

維基百科以「中國的索忍尼辛」來比擬廖亦武。知名作家大衛·艾克曼(David Aikman)則說:第一個使用和索忍尼辛在古拉格群島中一樣精準的數據來描述中國大陸監獄和虐待情況的第一作家。 繼《六四.我的證詞》、《子彈鴉片》,「中國古拉格三部曲」最終曲,終於問世。壓卷作,(逃港聖經),塵世首現。 台灣駐德國代表謝志偉稱此新作:文學性直通卡夫卡創世鉅作《審判》。的坎坷之路。 . 目錄 序一 道在屎尿序二 被迫成為英雄的人 監獄病(開卷)1. 越獄跑香港2. 變態女警3. 死刑犯4. 兒童犯5. 他的詩有幾千萬讀者6. 從考古專家到國際間諜7. 鄉土保衛戰8. 色情狂9. 詩人和尚10. 一個職業革命家的一生11. 國民黨戰俘歷險記12. 勞改犯流落到台灣13. 舊時代記者14. 毛澤東的囚徒15. 被審判的文學課16. 被吃掉的老闆17. 失明的作家18. 八千湘女進新疆 2 逃港聖經(壓卷)附錄 1:偷渡香港報告(陳通)附錄 2:十三個政治犯的死刑判決(一九七○年) . 紀實文學書中記錄真實人物與事件,以文學手法呈現,屬於深度報導與記錄性敘述。 報導文學作者以採訪、調查、親身經歷等方式,描寫中國監獄制度與人權壓迫。 政治文學聚焦於體制批判、政治迫害、異見者命運等議題。 人權文學書中大量描寫受迫害者的經歷與制度的不公。 自傳/回憶錄元素部分篇章帶有作者親身經歷與逃港記錄。

Show More Show 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