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戰爭與和平 by 貝立棠

香港的戰爭與和平 by 貝立棠

$39.00

此起彼落的戰火之中,在狹縫的香港 無聲無息,卻成為重要的齒輪?     • 香港在國際戰爭扮演甚麼角色?   • 香港的軍防體系,如何國際戰爭中成形?   • 香港在二戰後,怎樣為和平作出貢獻?     麥東記封面插畫,繪出塑造香港的每場爭戰   崔永健(香港史學者)  專文推薦   在十九世紀帝國主義的擴張,到後來極端民族主義崛起和兩場世界大戰爆發,甚至全球冷戰的期間,原來香港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我們都感到異常陌生。 本書分成三大部分,分別為十九世紀帝國主義擴張、二十世紀初極端民族主義崛起和兩場世界大戰爆發,以及二十世紀中至末期的全球冷戰。在這本書,你會看到香港如何成為各方勢力的角力場,國際衝突又如何意外確立香港的政經制度。在亂世之中,不同階級的香港人如何掙扎求存,有人選擇妥協,有人反抗,更多人是戰火中的受害者。而香港相對太平的時期,又曾在物資轉運、戰爭善後扮演甚麼角色? 不論戰爭亂世、抑或人類文明發展的每個章節,香港一直都在。 . 目錄 崔永健序 自序 改變人類文明發展的每個章節,香港都在   第一章:帝國年代,核心的外圍 章序:帝國主義擴張,香港登場 一、開埠前,香港作為戰爭舞台 在香港開打的兩場葡明戰爭 被遺忘的西方過客:荷蘭 海上的不速常客:倭寇與海盜 二、殖民統治初年的軍事色彩 開埠升旗禮:一場軍事佔領儀式 武官總督:義律與砵甸乍 三、改變香港命途的英法聯軍 香港作為聯軍的戰爭後勤基地 毒麵包案:對洋人的恐怖襲擊 港督寶寧卸任前的激進改革   第二章:極端年代,猛擊的打擊 序言:二十世紀初,揭開黑暗的一頁  一、香港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籠罩香港的歐洲戰雲 獻身海外戰場的香港人 捉鬼潮:清查日耳曼人和印度人 戰爭觸發的市場動盪 二、思潮起伏的意識形態爭戰 五四傳來的中國民族主義 潛伏地下的共產主義 傳染香港白人的法西斯主義 三、三年零八個月 反抗的人 離開的人 留下來的人 妥協的人 四、香港的戰後軍事法庭   第三章:冷戰年代,卡在夾縫 序章:分成兩半的世界 一、韓戰:香港作為轉口港和停靠站 登陸朝鮮半島的香港守軍 禁運:經濟起飛的催化劑 二、越戰:香港作為旅客城巿和難民城市 美軍的娛樂港 越南難民第一收容港 三、冷戰:香港作為前線與資本主義城市 未能打開的核保護傘 暴動恐慌下的移民潮 動盪中誕生的金融中心 四、冷戰尾聲,英治時代的落幕 前途談判:從「經團連」到「香港公司論」 英資撤資潮與移民潮

Show More Show Less